“孩子被取‘绰号’,算不算被霸凌?”“孩子说不想上学,会不会另有隐情?”“孩子今天被同学打了,要不要和他说打回去?”近年来,一些校园霸凌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类似这样的困扰,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当孩子遭遇校园矛盾甚至校园霸凌,家长究竟该如何应对?
专家表示,一旦发现孩子被欺负,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撑和力量源泉。要让孩子知道:被欺负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会保护好你。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沟通,深入了解事实,以便协商妥善处理。
有些家长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有冲突,很容易“护犊”心切,灌输孩子“被打了就要打回去”,甚至想自己替孩子出头。此时,家长首先要明确,使用暴力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孩子遭遇霸凌时,教他们暴力回应可能会加剧冲突,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也容易让孩子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中,难以摆脱被霸凌的困扰。对孩子来说,与同学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学会处理矛盾更重要,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这是成长的最佳契机。
教孩子“打回去”其实是破坏边界的行为,这向孩子传输一种观念——别人的身体是可以破坏的。这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得不偿失。同时,很多时候如果对方先动手,大部分的情形都是对方“实力更强”,这种情况下让孩子“打回去”,很可能遭到更严重的二次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体现在身体上,也体现在心理上。
因此,比起“打回去”,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伤害你,爸爸妈妈绝对支持你保护自己的行为。不让孩子“打回去”,并不意味着懦弱。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