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苍梧县法院六堡法庭将茶文化融入司法调解中,与多部门联动,成功调解一起涉茶纠纷。
据悉,2023年6月,某建筑工程劳务公司承包了苍梧县六堡镇的某茶园,负责开梯、种植、除草、施肥等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因地势不同,部分陡峭、多弯、土质疏松等不适宜机械施工的地段,需要人工施工。2023年8月,劳务公司与吴某签订了《劳务承包合同》,由吴某组织人力对该部分地段茶园开展人工施工。施工完成后,2023年11月,吴某通过微信与劳务公司核对了工程量,要求结算并付款。但劳务公司却以吴某施工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仅支付了部分劳务工程款,其余不予支付。双方多次沟通,谈判未果,吴某将其诉至法院。
吴某认为,他是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务的,而且施工过程劳务公司也有人员到场,并未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现在工作已经完成,工人也撤离,此时再提出施工不符合约定,是没有依据的,劳务公司应当按合同约定的单价结算并支付劳务款。
而劳务公司认为,有关施工的要求,双方在合同中早有约定,但是吴某在施工过程中,对梯级的间隔距离、弯道顺直的幅度等均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需复工,但吴某又未能复工,因此不同意支付全部劳务款。
为准确了解案情,苍梧县法院六堡法庭主办法官到茶园现场勘查。通过仔细比对,总体来说,双方所主张的事实依据兼而有之。法官意识到解决纠纷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双方利益,确定一个公平合理且双方都能接受劳务款数额。但现场地势复杂,若启动鉴定或者评估机制,不但耗时长,而且花费巨大,诉讼结果必然是双输。为促成调解,减少当事人诉累和损失,在调处的关键节点,六堡法庭启动“法庭+行业协会”模式,邀请六堡镇六堡茶业协会的理事介入调解,一同进入茶道调解室,边品茶边沟通。
茶叶协会理事从茶叶行业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等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劝导,法官也适时释法明理,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双方以茶为媒,寻找和解突破点。经过一番调解,作为公司一方的被告首先作出让步,随后吴某也跟着松了口,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并约定继续加强合作。 (谭雨茜 李建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