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嗍一碗螺蛳粉,然后吃一份“芒果花”,接着再喝一碗非遗油茶……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跟着舌尖去旅行”,到广西寻觅美食。
在柳州市一家螺蛳粉店门口,来自湖南的大学生姚懿珂和朋友拉着行李箱排进了长队中:“我们慕名而来,‘种草’螺蛳粉好久了,终于有机会现场品尝最地道的风味。”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近年来,广西特色美食以其独特风味走红网络,成为广西的又一张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寻味而来。“舌尖”经济撬动消费新风口,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火爆出圈的广西风味,是如何炼成的?如何趁势让桂菜名菜、广西名小吃“香”飘全国?
品牌成势,
打造桂味美食IP
将青芒去皮切成花朵状,用竹签将“花瓣”固定,再将芒果泡到辣椒红糖水中,撒上椒盐、辣椒面、甘梅“点缀”,一朵朵高颜值的“芒果花”酸嘢便新鲜出炉……
“今年‘芒果花’非常火,还上过好几次热搜呢!我们做的是博白风味,蘸上红糖汁,撒上椒盐,口感鲜脆酸爽。”李其珖于1988年创立“博白李记酸料”品牌,至今已有30余年,不仅带出了一批批徒弟,也将博白酸嘢越卖越火。如今,他的品牌分店已遍布广西各地市以及湖南、河南等多个省份。
随着明星、网红、美食达人纷纷打卡推广广西酸嘢,许多游客也将品尝酸嘢列入广西之旅的打卡事项之一。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女士就是其中之一:“酸嘢超好吃,不虚此行。我在好几个群聊分享了酸嘢照片,希望大家都能来试试。”
除了广西酸嘢,酸辣鲜香的老友鱼、酸爽爆棚的高峰柠檬鸭、口味醇厚的螺蛳鸭脚煲等也深受游客欢迎。
“广西美食种类多样,口味丰富。我尤其喜欢南宁的‘老友味’,豆豉、指天椒、姜蒜、酸笋、西红柿一起爆炒,闻到那股味道就觉得食欲大开。”来自山西的游客李女士一头扎进美食摊里,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赞不绝口。
“桂菜名菜、广西名小吃并非企业或个人专有,而是广西的公共品牌。我们会鼓励更多餐饮企业去制作、宣传推广这些名菜名小吃,让其成为广西名片。”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曾大文表示。
创新融合,
满足多元化饮食需求
用北海对虾做出“荔枝”形状、“天鹅”造型……2024年全国沿海城市海鲜烹饪技能争霸赛现场,烹饪高手们煎炒烹炸、装盘点缀,共制作了200多道美食作品。
广西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纯天然、原生态、包罗广的桂菜食材谱系,构筑了桂菜酸、甜、苦、辣、咸、鲜全覆盖的味型江湖,造就了桂菜酥、脆、爽、滑、嫩、弹齐聚的口感体系。然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上,桂菜依然只有不断创新求变、融合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味蕾需求。
“没想到茉莉花也能做成菜,茉莉花油炸后带着植物的清香,与酥脆的鸡肉很搭。”在广西横州市,当地人尝试将清冽芳香的茉莉花点缀在菜肴之中,别有一番风味,深受外地游客欢迎。
在广西平乐县,人们将肉剁成馅,加以香菇、马蹄、葱蒜等辅料搅拌均匀,再用蔬菜或豆制品做“衣裳”,将馅料塞进“衣裳”里,经蒸、煮、煎、烫、焖等方式烹熟,制成了融合南北饮食文化元素的“平乐十八酿”。如今,“平乐十八酿”的种类已达100多种,“无菜不酿、无酿不成席”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
开辟新赛道,
激发“舌尖”经济新动能
走在柳州的大街小巷,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螺蛳香”。
一碗碗筋道爽滑、被辣椒浸红的柳州螺蛳粉,经由短视频走红网络,是响当当的美食界“顶流”。
为欢迎慕名而来的游客,柳州推出了两条“公交专线”,途经市区多家网红螺蛳粉实体店,游客一下车,便可开启美味之旅。同时,当地推出螺蛳粉文化体验游主题线路,通过一碗螺蛳粉串起旅游线,让喜爱螺蛳粉的食客成为这座城市的游客,推动“螺蛳粉+旅游”融合发展。
为了将“网红”螺蛳粉变为“长红”名片,柳州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产业,通过建立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螺蛳粉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让螺蛳粉走向海内外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355.21亿元,同比增长7.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柳州螺蛳粉之后,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广西酸嘢等也陆续走上现代化产业之路,推动更多“桂味”摆上百姓餐桌。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