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日过后饮食不妨“粗”一点,民间有句俗语:“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五谷杂粮,开胃消滞,润肠通便,健脾养胃。
●荞麦
荞麦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称:“(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荞麦具有充实肠胃,增长气力,提振精神,清除五脏滓秽和清肠导滞等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肠胃积滞。由于荞麦清肠作用明显,民间称为“净肠草”。需要注意的是,荞麦不宜久食,脾胃虚寒、皮肤过敏者忌食。
此外,荞麦的茎叶部分亦可入药。茎叶具有降压,止血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等症。荞麦的嫩叶也可作蔬菜食用。
【荞麦萝卜粥】
材料(1人份):
荞麦15克、白萝卜200克、粳米50克。
做法:
1.荞麦洗净,白萝卜去皮切块,备用。
2.锅中放粳米、白萝卜与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20分钟。
3.加荞麦,再煮20分钟。
4.关火,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出锅。
●燕麦
中医认为,燕麦性平,味甘,归脾、肝经,有止汗、滑肠的功效。燕麦能敛汗补虚,感冒发烧后,伤及脾胃,会出现自汗、盗汗的情况,可以用粳米和燕麦一起熬煮浓粥来补虚敛汗。燕麦还适合大便不通者食用,《湖南药物志》记载:“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燕麦片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宜多食。燕麦有滑肠的作用,大便溏烂、腹泻者也不宜。
【燕麦红薯粥】
材料(1人份):
燕麦30克、大米50克、红薯250克、葱花、盐适量。
做法:
1.红薯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2.锅置火上,将大米放入锅中,加水500克,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20分钟。
3.放入红薯块,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燕麦,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
4.熄火后,加入盐、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小米
小米为什么能补脾胃。我们通常说甘味入脾,黄色入脾,从五色上来讲,小米是黄色的,从味觉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说小米能滋养胃阴,如《本草纲目》记载:“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熬成粥稍微冷却沉淀之后,粥的最上层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浮起,这层黏稠物就是粥油,粥油具有不错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小米山药粥】
材料(1人份):
小米 25克、山药30克、粳米 25克。
做法:
1.将上述材料淘净,放入砂锅中。
2.加水同煮成软烂的粥即可。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