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33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26日

健康生活远离猝死

(梧州市工人医院 欧日莲)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在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年约54.4万人死于心脏猝死。近年来,不少白领、社会精英阶层人士发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猝死?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猝死的科普知识。

一般来说猝死分为心源性、肺源性和脑源性等几大类,在猝死的所有病因当中,心源性猝死占比80%。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做任何处理措施,1个小时内就有可能死亡。

诱发猝死的因素

1.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嗜烟好酒等,从而导致“三高”出现。如果“三高”没能控制好,最终导致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

2.男女皆可发生猝死,但男性比女性高发,其主要原因是男性生活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男性抽烟、酗酒的比例也更高。

3.环境温度的剧烈波动是猝死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比如严寒或酷暑,强烈的温度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感官上的不适,还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诱发血压、心脏电活动的剧烈变化,最终诱发猝死。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心脑血管缺血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在短时间内诱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心脑的耗氧量,加剧心脑供血、供氧的不足,从而诱发猝死。

5.心理障碍和情绪波动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情绪剧烈波动时,人体的交感神经被过度激活,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室颤动,以致猝死。

6.过劳者往往生活压力大、责任心过强,同时伴随着体力透支、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亦可诱发猝死。此外,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突然过度运动,或者剧烈运动时身体本身有不适,仍然坚持运动,这些不科学的运动行为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7.暴饮暴食者和肥胖者均是猝死高危人群。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提醒大家要定期体检,不要错过这些基础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猝死前症状

有专家指出,猝死发生前,心脏会给人体发出警示,也就是发作前的征兆。心肌梗死发生前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主要表现为三个异常先兆:一是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3至5分钟的胸闷;二是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心慌、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三是突然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

如何预防猝死

1.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猝死信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更应做好预防工作,按时体检防患于未然。

2.戒烟。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患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都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率成倍增加。

3.平衡膳食。注意控制甜食,少吃含盐多、腌制及煎炸的食物,多吃蔬菜和粗粮,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4.控制体重。肥胖会给心血管带来不利负担,所以人们要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以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还会诱发心律失常,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猝死。

7.规律的生活起居。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8.运动要适量。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但要注意运动一定要适量,不可过度劳累。

(梧州市工人医院 欧日莲)

--> 2023-09-26 (梧州市工人医院 欧日莲) 2 2 西江都市报 content_5180.html 1 健康生活远离猝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