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肾脏健康的晴雨表。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的尿常规,是体检必查项目,它是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检查。尿常规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颜色、尿隐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尿蛋白、尿葡萄糖、尿酮体、尿酸碱度、尿比重等。
尿常规检验反映哪些问题
1.尿液颜色。正常人的尿液为淡黄色,澄清透明。人的尿液颜色与喝水的多少、饮食的种类、服用的药物和疾病都有关系,如喝水较多时,尿液像水一样无色,喝水较少或出汗较多时,尿液可呈深黄色;吃火龙果容易使尿液变红色等。有些药物也会影响尿液的颜色,如服用利福平、大黄、番泻叶等,尿液会呈红色;服用维生素B2尿液则呈黄色或深黄色。此外,一些疾病也会使尿液的颜色出现变化,当尿液出现浓茶色、酱油色、乳白色等异常的颜色时,这就提示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了,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2.尿隐血和红细胞计数。尿隐血试验正常为阴性。尿中带有血的时候,尿常规中可能就会发生尿隐血呈阳性的情况或是红细胞计数呈阳性。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尿路感染、结石或者肾炎等疾病造成的。除此,女性经期前后的检查,由于经血污染尿液,尿常规中的尿潜血和红细胞计数往往呈阳性。因此,女性检查尿常规时,要尽量选择不要在经期的前后3天内进行。
3.白细胞计数。尿白细胞重点是看是否有尿路感染。尿白细胞阳性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有尿路感染。但是女性的尿受白带污染时,尿常规就可能会显示尿白细胞呈阳性,这种情形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判断,必要时清洁外阴后重新留尿检测。
4.尿蛋白。这是尿常规里很关键的检查项目,通过它可以发现肾脏方面的疾病,正常为阴性。若出现阳性,首先要多复查几次,排除一过性蛋白尿的情况,因为剧烈运动、发热、脱水、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引起一过性蛋白尿,往往程度较轻,一般不超过“+ +”,持续时间也不长,休息后会消失。女性朋友还要排查一下尿液是否被白带污染。若多次检查均为阳性,则可能是肾病的重要提示,必须要重视,最好及时到肾病专科就诊,进行下一步检查。
5.尿糖。正常为阴性,尿糖阳性则提示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佳。此外,没有糖尿病的病人出现尿糖阳性,可见于过度饮食、应激状态及妊娠等生理性糖尿、肾小管受损,以及一些内分泌异常等引起的病理性糖尿,建议复查,结合血糖检测。
6.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中只存在微量的酮体。异常呈“+”阳性,“+”越多酮体含量越高,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酮体,就需要警惕是否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没有糖尿病的人出现酮体加号,可能由于饥饿、严重腹泻、脱水、营养不良或者送检标本不新鲜因素导致。
7.尿液的酸碱度(pH值)。正常尿液呈现的是弱酸性,PH值为6.0左右,且在5.0~8.0之间波动。pH值随饮食不同而改变。肉食者尿液偏酸性,素食者则偏碱性。因此,尿液的pH值能反映肾脏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能力,也反映出自身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另外,感染、痛风、药物也会影响尿液的pH值。
8.尿比重。尿的比重波动范围在1.015~1.025之间。尿比重增加主要见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心功能不全、大量蛋白尿等。而尿比重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多饮、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尿期和恢复期等。
如何留取合格尿常规标本
1.尿常规检查最好是留晨尿,检查前少喝水,不要喝饮料、咖啡、浓茶等。
2.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一般采用医院提供的容器。
3.收集中段尿。为避免干扰,一般弃头去尾,只收集中间那一段的尿液,如有特殊情况医师会特别说明。
4.收集好的尿液应在半小时内送检,最晚不超过1小时。
5.女性应避开经期, 采集前最好清洁外阴,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包皮过长的男性留尿前也最好能清洁尿道口。
6.如果近期有服药情况,需提前向医师说明。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罗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