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管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受到重视,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血脂常年偏高并非好事,很多心血管意外事件,特别是冠心病猝死等事件,都与高脂血症有关。若血脂高于正常水平,5~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会比常人高。有报告显示,冠心病死亡率升高,有超过70%归因于胆固醇异常,因此,冠心病防治关键就是控制好血脂。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些控制血脂的知识,让冠心病患者更安“心”
血脂偏高要引起重视
血脂高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通常我们所说的血脂指的是血液里面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总称。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越高。其主要原因是:血脂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因素,而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导致冠状动脉变得狭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时,冠脉会狭窄甚至堵塞,无法为心脏提供血液,心肌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引发冠心病,而如果斑块破裂,就容易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冠心病不一定会血脂高,但血脂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并且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高可同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发生作用,使得冠心病更易发生,所以血脂偏高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目标
血脂又分为好坏血脂,像是高密度脂蛋白,我们认为是好血脂,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血脂,越低越好。但是,不同人群的降脂目标是不一样的,普通人群(非高龄、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最佳控制水平为3.4mmol/L(毫摩尔每升)以下,可以考虑在不吃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去降低血脂。但是,像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曾患中风、心梗、糖尿病、肾衰和做过支架手术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以1.8mmol/L以下为主,或在发病前原基础上降低50%。如患者一年内发生过两次及以上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还需要降低至1.4mmol/L。
怎样才能控制好血脂
想要控制好血脂,不但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控血脂。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研究数据显示,单纯饮食和运动可以降低血胆固醇, 但效果可能有限,血脂的具体下降幅度与原来生活方式有关。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患者应根据血脂升高的类型以及心血管危险程度服用相应降脂药物。
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包括他汀类、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降脂药的一种);第二类是降甘油三酯的药物,包括贝特类和烟酸类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可能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多为轻微的一过性反应。患者应实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控,发现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具有危险因素者,如超过45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吸烟者、肥胖者、有家族史者,应每年检测一到两次。
合理饮食 血脂已经高出正常水平的冠心病人,要从饮食上着手,降低血脂水平。需要做到以下方面: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少吃冷饮;睡前勿进食,防止超重;忌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饮食,宜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黑木耳、蘑菇、洋葱、玉米、冬瓜、鸡蛋(每天1个为宜,不能过多),适量饮茶、喝酸奶、低脂牛奶等;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毫克,每日烹调油(优先选择如深海鱼油、植物油等)应少于30克。
控制体重 肥胖会加重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
适当运动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如健康人,在运动时最好选择平地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并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陶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