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33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18日

如何提高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焕英)

药物治疗目前仍是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药物治疗可对出现紊乱或障碍的大脑神经病理学过程进行修复,以达到缓解精神病症状,改善和矫正病理性的思维、心境和行为等障碍,起到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促进恢复社会适应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有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率与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与复发、住院、自杀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不能规律系统服药的原因

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首先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不能规律系统服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的副作用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能使患者食欲增加,其镇静作用使患者活动减少、睡眠增多,因此能量相对过剩,体内的糖和脂肪储存增加,就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特别是精神病药物会干扰代谢,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容易造成患者体重增加。同时,药物还会引起其他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大脑迟缓、心悸、头晕等。

2.缺乏自知力

经过急性期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虽然得到控制,但自知力尚未恢复,不承认自己有病,所以一旦缺乏监管,患者就会出现不愿服药的情况,这也是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容易复发的原因。

3.病耻感

患者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觉得患精神疾病和服药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害怕别人议论自己。他们往往不敢在别人面前服药,有时会躲起来服药或间断服药。

4.对药物治疗认识不足

患者在服药后感觉症状消失了,其家属和患者自己认为病已经好了,就可以停药。但他们不知道维持治疗的重要性,甚至不记得医生告诉过他们需要规律复诊、长期治疗。有些患者的自理能力欠佳,自己不懂得服药,或者经常忘记服药。有的则因为婚后备孕原因,考虑药物对孩子的影响,有些患者也会停用药物。

此外,缺乏治疗动机、对治疗丧失信心、家庭经济问题、家属不愿意患者服药等,也是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

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注意事项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呢?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复诊规律服药

患者要定期复诊,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不要因为体重增加明显及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就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自行停药。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不明显影响患者体重和降低其他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精神疾病的复发。

用药前,向医生坦诚你的顾虑,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求,慎重选择治疗方案与药物,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

服药期间,不能擅自停药、减药或加药,饮食宜清淡,避免吃燥热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饮咖啡、浓茶、酒、碳酸功能饮料等,可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2.做好药物管理

在患者服药过程中,家属要给予监督,既要保证其按医嘱服药,还要检查其是否真正将药服下,防止患者藏药。其次,家属要帮患者整理好每天需服用的药物,并标注好每次的用量。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需培养患者的生活能力,要让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做饭、买菜购物、打扫卫生等,培养其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感,使其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患者需按时起床、用餐、睡觉,以及适当的户外或社交活动,培养爱好,使其在生活中获得乐趣。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特殊性,患者在服药期间,不适合从事游泳、驾驶、高空作业等职业,不要让患者过度劳累,以免带来危险。

4.精神疾病的全病程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目标为快速控制精神症状,一般为8~12周;巩固期是在急性治疗后为进一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而进行的治疗,应继续使用急性期药物治疗不少于6个月;维持期治疗目标为使症状持续缓解,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持续改善,预防复发。具体每个治疗周期的长短,有个体差异性,需要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焕英)

--> 2023-09-18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焕英) 2 2 西江都市报 content_4568.html 1 如何提高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