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33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18日

秋季如何预防 心血管疾病发生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陶照礼)

进入秋天后,昼夜温差大,冷暖交替,给人们心理、生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患者,由于气温下降,原本有基础病变的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增高,继而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那么,市民在这个季节该如何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呢?

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感冒

入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从而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此时,患者往往发病突然,难以预测,死亡率和病残率都很高。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秋季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尤为重要。

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受寒感冒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多可不药而愈,但极有可能诱发慢性冠心病患者病情复发恶化,出现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因此,老年人不可盲目“秋冻”,要注意增减衣物,预防因受凉而感冒。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同时多关注天气预报,适时调整衣服,注意保暖。

定期体检,

坚持服用药物

夏秋季节交替,人体内环境也经历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血压此时也会出现波动。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血压正常,甚至都不用吃药,但是到了秋季,血压波动较大,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忽冷忽热的气温会使人体血管常处于从扩张到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威胁。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血压变化。但也不要苛求血压降得过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原则应当是缓慢下降,因为血压突然降得过低可能会引起脑缺血加重,容易出现急性心血管疾病。

同时,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健康人应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并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患者应每月至少一次去医院专科就诊,以检查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坚持规范长期用药。还需注意的是,当心血管病患者并发感冒病症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随便停服降压药和正在服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因为停服会诱发心梗或者血压突然升高,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秋季气温温差虽然大,但也是养生的好季节。很多养生专家提倡在秋天进补,但饮食不当,往往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比如经常性暴饮暴食,吃一些油腻的食物会导致血管出现堵塞,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秋季养生要注意饮食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吃低盐、低油、低糖的食物;减少进食精细粮,增加粗粮、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补充鱼肉、奶制品、坚果等。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水润的新鲜水果,如猕猴桃和柑橘。猕猴桃含17种以上氨基酸、果胶、柠檬酸类物质,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长期食用,可降血压和降血脂,饮用猕猴桃汁还可以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等作用。柑橘在水果中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禁忌,饮食上要注意远离高脂高糖的食物。饮食应清淡,要控制盐的摄入,避免油腻。

此外,秋季天气干燥,容易消耗人体内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因此,秋季需要适当饮水,补充水分。

同时,要适当运动。运动不仅能预防“三高”,锻炼心肺功能,锻炼骨骼肌肉,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老年人晨练不宜太早,因为早上气温过低,易使血管收缩过度,导致血压升高。所以,秋季出门锻炼,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进行。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陶照礼)

--> 2023-09-18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陶照礼) 2 2 西江都市报 content_4564.html 1 秋季如何预防 心血管疾病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