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33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15日

■ 健康科普

如何做好宝宝吐奶的家庭护理?

封灿燊

吐奶是指婴儿喂哺后不久,部分乳汁或食物自胃内向口腔反溢的现象。与绝大部分胃内容物被吐出的呕吐不同,一般情况下,宝宝吐奶量较少,仅1~2口或仅口角见到少许乳汁,吐奶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作为新生宝宝的父母,发现宝宝在喝完奶后出现吐奶现象,会不会感到焦虑?甚至有些惊慌失措?其实,这是许多新手父母护理宝宝时常常面临的困惑。宝宝吐奶要怎样护理呢?本文将向大家普及一些宝宝吐奶的护理知识。

宝宝吐奶有哪些类型

吐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吐奶比较常见,这和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吞咽肌群协调性差,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食管下端括约肌较松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有关。这个现象通常需要家长注意防呛咳,如吐奶的宝宝体重增长良好,没有明显不适,体检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这种情况考虑为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别治疗。一般在6~8月龄后吐奶次数会逐渐减少,在1岁左右吐奶现象大部分会消失,并且吐奶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如果吐奶频繁、吐奶量大、体重不增,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此时则要考虑存在病理情况,常见症状有胃食管反流、感染、幽门痉挛、肥厚性幽门狭窄等,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导致宝宝吐奶的原因

1.喂养方法不当 如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频繁更换奶粉配方,喂奶前较长时间哭闹等。

2.产妇原因 产妇乳头内陷,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吐奶。

3.体位改变 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或体位改变过大,如喂奶后马上换尿布等也容易引起吐奶。

如何预防宝宝吐奶

要防止喂奶太急太快,导致宝宝吸吮太多空气进入胃内;非必要不随便给宝宝更换奶粉配方;尽量在宝宝安静时喂奶,避免在宝宝很饿或哭闹厉害时喂奶。

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时就应加以矫正,可以每天坚持手法牵拉乳头,使乳头延长。一般情况下,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矫正轻度至中度的乳头内陷,对于重度的乳头内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父母要掌握喂奶的正确姿势。抱着宝宝喂奶的姿势一般有侧卧喂奶、摇篮式喂奶、坐着喂奶等,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和舒适程度来选择。用奶瓶喂养时,奶头应充满奶液,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在喂奶前换好纸尿片,宝宝吃完奶后不要过多搬动和改变体位,喂奶后不宜立即将宝宝放躺下,宝宝躺睡时头肩部注意抬高20~30度,并予右侧卧位。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现象。

宝宝吐奶了怎么办

1.改变体位 如果宝宝仰卧时出现吐奶,应迅速将宝宝的体位由仰卧改为侧躺,让奶水能顺利流出;如抱着宝宝时发生吐奶,需将上身抬高30度左右,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同时,注意检查奶液是否流入外耳道。

2.清理口鼻腔异物 宝宝吐奶后,家长需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擦拭、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以保持呼吸道顺畅。

3.轻叩拍背部 宝宝吐奶时,家长可将宝宝竖立抱起,并用空心掌叩拍背部,促使打嗝,防止呛咳引起误吸。

4.改变喂奶时间 宝宝的胃呈水平状,贲门口松弛,频繁吐奶可能是喂养过多导致,此时可适量减少喂奶次数,延长喂奶间隔时间,两餐之间可喂少量温水,防止因消化不良引起吐奶。

5.及时就医 如宝宝吐奶后出现呛咳,因窒息导致口唇青紫,应立即就医。

总的来说,宝宝除了吐奶,其他情况良好,在家经过适当处理即可缓解,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但要警惕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1.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迟缓。

2.反复吐奶且无规律。

3.胃内容物有奶凝块,有或无胆汁。

4.呕吐物为绿色、碧绿色、黄色、血性、泡沫样液体、咖啡色泡沫样液体等。

5.同时伴有发热、拒奶、精神差等症状。

6.腹部膨隆,伴有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7.吐奶同时伴有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果酱样便或者停止排便排气等。(梧州市工人医院 封灿燊)

--> 2023-09-15 封灿燊 ■ 健康科普 2 2 西江都市报 content_4408.html 1 如何做好宝宝吐奶的家庭护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