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原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当然直接原因源于肺,背后也有脾肾的原因。有人说,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症状差不多,但其实差别很大。
别把鼻炎当感冒
以下方法可将两种疾病区分:感冒通常会伴有喉咙痛、咳嗽等,严重的还会发烧、头痛、全身酸痛的典型症状。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每年春秋两季高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就可能预示着过敏性鼻炎。
打喷嚏 每天常发作数次阵发性连续打喷嚏,一般3个以上,伴有鼻塞和流清水鼻涕,尤以清晨和睡醒最严重。嚏完后会有大量清水样鼻涕,亦可因继发感染而变稠;鼻痒、鼻塞,还可伴发眼痒、流眼泪等眼部过敏现象。
鼻塞 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亦可为交替性鼻塞。大量清水样鼻涕流向鼻咽部,会引发反复咳嗽并会清嗓子。
鼻痒 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经常伴有过敏性咳嗽。用手擦鼻前部,或频繁眨眼、耸鼻、按住鼻子尖及捏着鼻子等动作。
流涕 患者会流大量清水样鼻涕,亦可因较长时间聚在鼻腔继发感染鼻涕较为黏稠。
打好秋季过敏“阻击战”
秋冬季预防鼻炎,主要是防受凉和防感冒。鼻炎大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日常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冷水洗脸等,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有预防鼻炎发作的作用。但“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本身就有鼻炎的人群、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病的人群,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衣被,不宜盲目“秋冻”,以免引发疾病。
避免接触粉尘、化学有害气体或特殊气味的刺激,以免影响鼻黏膜的功能,诱发鼻炎。少去空气较浑浊、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出门在外可以选择戴口罩。居室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并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湿润和新鲜,从而减少不良刺激。及时更换、清洗寝具,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鼻炎。
鼻毛是空气吸入的第一道防线,有阻挡异物和灰尘颗粒进入鼻腔的重要作用,不能随意剪去。同时,要避免用手指挖鼻。因为挖鼻孔会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容易导致感冒、鼻腔感染和鼻窦炎等问题出现。
忌食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花生、鲑鱼、草莓、香瓜、番茄、小麦,辛、辣、炸、炒等热性刺激性食物要少吃,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也容易刺激诱发炎症要少食用。鼻炎患者可增加卷心菜、花椰菜、橙子、山楂、枣、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还可多吃些红枣、胡萝卜、金针菇、洋葱、大蒜等食物,这类食物都含有大量抗炎、抗过敏物质,可以适当多吃。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通过长期坚持自己喜欢的运动来改善或增强体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或八段锦等等,每次至少运动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中医外治标本兼施
●热指快速推拿鼻梁
先将双掌及手指用力搓热,接着以左右两手的中指指肚同时夹紧鼻梁两侧,并顺着鼻梁用力向上推至神庭穴(发迹边沿),紧接着又向下推至鼻翼旁,推行速度宜快,一上一下为一次,快速推100次左右,使鼻腔内有热感为佳。
●穴位贴敷
三九三伏之时,将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药膏,贴敷于经络上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艾灸联合中药敷脐疗法
采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益卫固表、温中散寒的中草药碾面混匀,每次取适量加醋调敷于脐窝,再以艾灸盒灸脐部25分钟。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无论是何种过敏症状,不要随意到无资质的所谓专治鼻炎江湖诊所诊治,以免造成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