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33
梧州零距离    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旧版入口:梧州日报    西江都市报 (2021年10月10日前数字报)





2023年09月08日

全市水产苗种突破14亿尾

水产科技服务助力我市渔业健康发展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覃希

本报讯(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覃希)近日,在藤县太平镇安福村的齐心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在水中游动,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李沐正在察看鱼苗生长情况并检测养殖水质。该基地负责人卓良义说:“科技特派员上门服务很及时,纠正了我们平时工作中的很多错误,让我对养殖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该基地面积140亩,设有保种选育池、苗种培育池、孵化车间、实验室等多个场地,目前养殖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年生产销售鱼种4500多万尾。

科技渔业与绿色水产养殖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市通过科技特派服务,向养殖户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指导养殖户安全健康用药,增强了水产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有效提高了全市水生动物疫病和水产养殖重大疾病整体防控水平,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养殖基地60多个,服务总天(次)数达200天(次),累计培训400人次。

同时,我市加强指导企业从传统育种模式向现代种业发展转变,积极打造企业品牌,推动水产种业振兴,促进现代渔业的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去年以来,全市水产苗种突破14亿尾,大幅降低了本地水产养殖户对外地苗种的依赖性,有效解决了价格高、质量差、品种乱、运输难等问题。

此外,我市还重点围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助打造广西首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稻渔种养工作站,积极与广西水产科学院、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重点科研单位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探索打造稻田一年多造、反季节养殖、冬闲田养殖、“稻+螺+鱼”“稻+虾+螺”等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截至目前已实施8项科技项目。

下一步,我市通过科技支撑,将渔业发展、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农业资源与休闲内涵有机融为一体,走出一条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助“三农”的新路子。

--> 2023-09-08 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覃希 水产科技服务助力我市渔业健康发展 2 2 西江都市报 content_3829.html 1 全市水产苗种突破14亿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