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种,演唱会等线下大型演出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客流。“演艺+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为文旅融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丰富了城市消费新业态。
前不久,“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门票开售,短短几秒的时间,6场演唱会总计近30万张门票就被抢购一空。网络上,没有抢到票的“粉丝”们纷纷喟叹:“十万人的鸟巢容不下一个我!”
据统计,今年全国已经举办了400多场演唱会,其中四五月份进入旺季,每个月有近150场,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业内人士预估,今年大型演唱会数量将突破1000场,带动观演人次600万到800万人。
各地演唱会强势回归
5月以来,北京的大型演唱会场地格外繁忙。5月7日,音乐人陈粒率先登台凯迪拉克中心,13日、14日任贤齐接棒,这些音乐人都展现出超强的市场号召力,场馆内几乎都是满座。5月26日至6月3日,“五月天”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主题演唱会,即便在京举办6场,开票时仍瞬间秒空。
受疫情影响,演唱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一度被限制,但今年以来演唱会强势复苏,有消息称:“很多演唱会重点城市的剧场档期今年已经排满,有些甚至排到了2025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李荣浩、张韶涵、张杰、许巍、刘若英、任贤齐、汪峰等知名歌手相继官宣举办(巡回)演唱会,叠加迷笛、草莓、咪豆等户外音乐节扎堆上线,线下音乐演出频掀“热浪”,相关演出项目覆盖全国超40座城市。
秒售罄、高票价、扎堆新一线,线下大型演出市场重启后,周杰伦等人气明星迅速带火了演唱会经济。以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为例,三城12场门票一开售就“秒光”,最热门场次有约300万人参与抢票。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共有5万张门票,平均票价为1280元。仅一个城市的门票收入就是6400万元。再加上赞助和周边的收入,总收入近亿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演出经济相关企业达53.7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7.3万余家,增速达16.5%。
全面释放演艺经济溢出效应
演唱会是一项集文化、娱乐、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还能够在经济上产生巨大影响和利益。
“从目前来看,演唱会热度没有不能持续的理由。”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说,消费者对于演唱会的需求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很多年轻人已经将一起看演唱会当作一种社交手段。再就是对现场音效品质的要求,能够得到比线上更高质量的音乐体验。
重庆工商大学莫远明教授建议,各地政府和企业在合理规划下,鼓励并吸引更多的明星前来开展演唱会活动,并加以有效的管理和跟进。尤其在当前,明星扎堆演唱,官方渠道“一票难求”成常态。不过与此同时,各社交平台上却出现了铺天盖地的“二手票”和“加价票”,亟须对“黄牛乱象”果断出手,这样既能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又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据《工人日报》记者 李国)